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32萬輛,增長3.7倍,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的同時,從2016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標準將逐步減少。
新能源汽車
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迅速
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們必須把更多的焦點聚集在“綠色可持續發展”上。新能源汽車的誕生與發展也就順理成章了。在一系列政府利好政策下,2015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達到32萬輛,增長3.7倍,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專家預期,2016年新能源汽車有望再翻一番,繼續爆發式增長,銷量將達到70萬輛。
今年兩會前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再次釋放出繼續堅定支持新能源汽車的強烈信號,從動力電池、充電基礎設施、財政補貼等5個方面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以結構優化推動綠色發展。
自2016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逐步下降
與此同時,2015年財政部發布的一份名為《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從2016年以后,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逐步下降。
根據通知,2016年,乘用車以純電動續航行駛里程(R)為標準,具體補貼如下:
1、純電動乘用車100km≤R<150km每車2.5萬、150km≤R<250km每車4.5萬、R≥250km每車5.5萬元。
2、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R≥50km每車補貼3萬元;
相比2013年-2015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純電動乘用車的續駛里程由大于等于80km提升至100km,補貼減少0.5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補貼減少0.5萬元。
此外,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等專用車、貨車也在補貼范圍之中。
據了解,2017-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退坡,其中:2017-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
車企如何應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下降?
面對政府財政補貼標準下降,車企應該如何應對呢?業內人士強調,企業應關注電動車的技術含量,提高整車的技術素質,使我們在一些核心技術上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產業發展才有后勁、才可持續。
目前,電動汽車續駛里程和耐耗性問題備受企業和用戶的關注,也是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薄弱環節。針對這兩大問題,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安進指出,到2020年財政補貼退出的時候,要讓用戶感覺到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從使用的感覺上沒有任何區別。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電動汽車續駛里程達到300公里。除了續駛里程,還需要考慮電動汽車的耐耗性問題,一些企業對熱管理系統認識不到位,導致車輛在低溫情況下充放電困難,影響客戶的使用體驗。他反復強調,用戶價值是第一位的:“沒有政府補貼,汽車制造企業自己要爭氣。”
小編點評
消費者的心理其實很簡單,如何才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而當一個物品價格并不低的時候,如果它是物有所值的,消費者在能力范圍內還是愿意掏錢購買的。如果車企能夠解決新能源汽車的便捷充電、續駛里程、耐耗性問題,讓消費者感覺到,在同等情況下,新能源汽車不僅是綠色可持續的,更重要的是,它和傳統燃油汽車沒有區別,甚至更勝一籌。如此,即使沒有政府補貼,消費者也更愿意選擇新能源汽車。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更應該著眼于如何提高產品技術上面。(責任編輯:愛蓮說)
成都新能源汽車租賃咨詢熱線:400 155 2799